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处
 首页 | 学术委员会 | 机构组织 | 学风建设 | 政策法规 | 科研立项 | 研究交流 | 学报 | 下载中心 
现在是: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学报>>正文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2014-04-08 12:35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陈建峰

(西安外国语大学社科部,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有整体思路,必须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几个方面入手。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研究这些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为指针,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本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就这一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做一些探讨。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学习热情低,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到课率低,要通过严格的考勤才能维持。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学效果差,主要体现在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虽然当前大学生的基本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是正确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这一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果,值得注意。课堂上我曾随机做过一个调查,对象是大四学生,问题是“老师不附加任何条件,你讲真话,愿意上政治课吗?”87%的学生回答是一致的,“不愿意”。我们在从事这样一个职业,受教育者没有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热情,而教育者只能以附加诸多条件为代价来实施教育,比如所有政治课都是必修课,考试不及格是不能获得文凭的。求知者没有求知的欲望,教育者只能被动的进行灌输式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捆绑式教育。教育学研究反复证明,兴趣、爱好是受教育者最深厚的内在的求知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关键就在这里。

(二)教师方面,首先是定位不明确,责任不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这两者之间既可以分离也可以统一,但定位必须明确,责任必须到位,权利必须体现,教师方面的诸多问题与此有关。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涉及很多学科而且变动频繁,教学内容和体系及不稳定,教师知识积累和储备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学科和课程调整的速度。教师工作时间的大部分耗费在熟悉教学内容,编写教学方案等方面,使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多限制,在“05方案”的几门课程中,除“纲要”课之外,都是一门课程涉及诸多学科。“原理”课涉及经济、哲学和科社。“概论”课涉及经济、政治、哲学、外交、党建等。“基础”课涉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涉及的内容更多。即使“纲要”课,一个单纯历史学科出身的教师也很难胜任,这门课程从历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了真正的“万金油”式的教师。

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所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五个二级学科虽然在研究领域和教学内容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门课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是学科的整合,知识的储备和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在我国原有的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社等学科分而治之,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结构调整也分而治之的背景下,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识储备和结构调整还有待时日,教师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研究水平短时间内很难提高。

(三)教学内容方面,首先是一部分内容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低水平重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眼里无疑是在“热汤饭”,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其次是各门课程之间许多内容交叉重叠,学生认为虽然学习了几门课程,但都是在重复同一个东西,调动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第三是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实践,缺乏时代感、超前性,学生学习的兴趣索然,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四,由于学科的不断整合,目前缺少能准确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实质的教材。

(四)教学环境方面

首先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文化多元化,各种文化与价值观相互激荡,使得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同我们争夺下一代。20世纪末以来,随着苏东剧变,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社会主义失败”的舆论遍布全球,在我国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尽管改革开放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繁荣发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贫困落后的现状对比,仍然使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疑问,这对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教育学生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其次是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现阶段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其主要特征是,一方面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加之社会上与日增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各种丑恶腐败现象等,都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三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方面带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带给大学生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复杂多样的思想观念也给大学生带来困惑和迷惘,网上大量的暴力黄色信息、反动言论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解释、引导,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不能回避的。

第四是基层领导没有予以足够重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方面的又一个关键问题。教育部20055号文件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16学分288课时(必修课)。而现实中绝大多数高校都打了折扣,实际课时都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上课时间大都是垃圾时间,不是下午就是晚上,很难保证到课率。几个自然班合成一个教学班,少则一二百人,多则四五百人,教师在课堂上既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也难以和学生进行互动沟通。教学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大多数学校都很难得到经费和时间方面的支持。专业课挤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司空见惯的。如何尽快形成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社会大环境,值得深入探讨。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一)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我认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正确认识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可谓“课堂上老师辛辛苦苦几十年,社会中学生一夜回到解放前。”理论脱离实际使学生认为课堂上老师讲的都是假话、大话和空话。要改变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首先必须从改造社会大环境着手,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要做到这些,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全体教职员工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风尚教育,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加强阵地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占领意识形态领域,净化社会风气,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其次,必须解决学生内在的思想困惑,为什么要学习政治课?学习政治课的意义何在?这就必须对大学生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的办学思想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教育,加强对外国政治思想或道德教育模式的评介,肯定中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让学生认识到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在总体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摆在应有的位置上。

(二)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完善自身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双重角色”的身份,既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政治高度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仅要做好学生的知识性教育,更要从政治素养,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更要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去感化学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策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点,教师承担着给学生准确传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任务,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重要特点。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的每一个观点都要力求准确。第三,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博大而精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贯中西、功底深厚,课堂上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精湛的业务素养是做好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础环节。第四,教师应该是师德修养好、富有人格魅力和亲和力的慈善长者,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德高为范”,是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思想认识困惑的“解惑”者。第五,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适应观念超前、求知欲强的年轻一代。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素。但这些要素的积淀,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和关爱,需要社会整体上形成一股正气,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当前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热情而又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三)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指明了方向。文件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1]“开展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2]“05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就是这一指导思想的结果。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的教材中体现这一指导思想。首先,要解决好中学教材和大学教材在内容上的重复,可以考虑将教学内容切块分担,每一个教育区间实现一个教育目标,不再采取目前简单重复的做法。其次,现有方案中不同课程的重复也要克服,做到让学生通过了解国史、国情,进一步了解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如此既避免了与“概论”课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复,也能实现“纲要”课既定的教学目的。第三,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从几年来实践课教学的情况看,实践课的目的和要求已经明确,但大多数学校还没有找到达到目的的科学、实效、可行、经济的途径和办法。如个别学校开辟实践课教学基地,把学生带到校外教学基地亲身感受火热的生活,让理论在实践中复活,未免不是好的办法。但大量的教学经费及校外学生人身安全问题让多数学校停下了脚步。留在校内,可行的办法就是组织学生讨论,演讲、阅读文献,撰写读书心得和社会调查报告等。我认为教师在校内做好对学生的组织、指导工作,给予学生一定的经费保证,让学生利用课余及假期进行社会调查,使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从而使理论得以升华并对实践予以指导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和办法。第四、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是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不断更新之间的关系。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不能动摇,可以考虑逐年编写“教学辅助材料”的办法来解决及时需要充实的内容。这一办法对“概论”课特别适用。第二,处理好思想正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关系。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根本区别,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都要体现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教育主体的作用。

(四)大力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

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就是好方法的原则,提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对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作统一要求。方法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好给予教师更多的主动权。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看,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已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做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是一种艰苦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教育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艺术家,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这一思路出发,充分调动教师潜在的教育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色彩斑斓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思政课教育教学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探讨。

首先,抓好备课环节,做到“两个深入”

其一是深入钻研教材和相关材料,认真领会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给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坚持集体备课,多次召开备课会,就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一个一个地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其二是深入钻研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必须确立围绕学生而展开的理念。本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原则,上课前通过和学生座谈,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而确定课堂教学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特别是对重大社会问题,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客观面对,决不回避,认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予以重点关注。可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建立互联网平台,课堂咨询等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获得第一手资料,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其次,加强课堂管理,给课堂50分钟要效益

加强课堂管理,要求全体教师“给课堂50分钟要效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要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回眸思想政治理论课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让学生在没有到课以前就抱着极大的政治热情来上课也不是现实的。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学生,抓住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益。严格考勤,保证到课率。再通过课堂讨论,专题演讲,回答问题,做作业,查笔记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是可行的。我体会,课堂教学,管理是质量和效益的保证。目前,各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都是几个自然班合为一个教学班,几百人的教学班是常见的,上课过程中,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严格课堂管理,虽然很被动,但能起到变被动为主动的效果。

第三,提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以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的说不清、道不尽的缺陷。

第四,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构建一种“启发引导,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释疑思想困惑的睿智长者。实践证明,受教育者如果对教育者有比较深的感情,或者说关系比较融洽,思想和心理的沟通也越方便,发生共鸣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和提高。这样就会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往往会转化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五,考试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常常出现一种现象:平时上课人头寥寥,考前复习人头攒动,抄抄背背,就能拿个好成绩。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认真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制度,实现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基础政治理论知识测试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评价相结合,把出勤、课堂表现、小论文、读书笔记、课外实践等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抛弃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头脑、入人心,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很多改进,效果很明显,但也随之出现了诸多问题。本着“强化平时,淡化期末”的原则,我们规定平时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30%,缺课一节扣5分,作业一次给20分,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酌情给10分等。是否合理?赞成者不少,反对者也有。期末考试占40%,也带来了两个问题。其一是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表现良好,已经有了五六十分,所以就不重视期末的复习与考试。开卷,百分卷有学生只得了18分。其二是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基本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就大量照搬教材,使考试成绩很难呈现正态分布,学生间的学习差距和水平很难真实体现。实质还是没有认真钻研和学习。

考试成了教师和学生较量的筹码,这里既有应试教育的痕迹,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的主动性和热情,考试只是学生在接受教师的一个条件,及格了就有文凭。其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质上是理想信念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人”的教育,其教育目的更多体现在“情商”上而不是体现在“智商”上。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强烈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否具有对社会、对亲人、对朋友的亲情、友善和感恩,58分和60分的差别是绝对说明不了问题的。我认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体系从现行的应试教育考试体系中独立出来,改百分制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评分制,给学生一个基本的评判即可。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结合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几年内得到明显改善,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首要之策。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条: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探析
下一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分析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科研处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鱼包头街123号
电话:029-61289721  邮编:710100
ICP备案号:陕ICP备 05001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