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处
 首页 | 学术委员会 | 机构组织 | 学风建设 | 政策法规 | 科研立项 | 研究交流 | 学报 | 下载中心 
现在是: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法规>>国家政策法规>>正文
 
从高职教育特征看高职生的就业策略
2014-04-08 16:16  

孙燕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又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有其固有的特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较必然有着自身的特点,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关键词] 高职教育;高职生;人才类型;就业策略

[作者简介] 孙燕(1958-),女,山东省日照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学科教学与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见下表)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高等教育规模情况

普通高等

教育

本科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

占高等

教育比例

占高等

教育比例

学校数

1867

720

38.56%

1147

61.44%

招生人数

5460530

2530854

46.35%

2929676

53.65%

在校生

17388441

9433395

54.25%

7955046

45.75%

毕业人数

3774708

1726674

45.74%

2048034

54.26%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此数据未包含成人教育、研究生教育

一、高职教育的特征

1. 培养目标实用型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再次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显然,国家明确规定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这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才需求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美国在19世纪末,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院校就超过了学术性大学,使美国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保持着一个合理的结构,美国从1880年至1900年间,学术人才与实用人才的比例为119。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据《21世纪初人才需求典型调查》显示,北京地区人才现状与需求结构为:理论型人才、应用性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2000年、2005年、2010年分别是110371114011470

2. 专业设置市场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办学,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必然要求。专业设置瞄准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与岗位对接是许多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经济增长点在那里,专业就办到哪里”。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的高职教育盯着港台新行业、新技术、新岗位设置专业的做法,都反映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前瞻性与市场化。

3.课程设置职业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技术领域要求,参照相应职业标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上,开发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4.教学方法实践性

突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在教学计划中专业实践(习)教学时间不少于整个教学时数的50%;三是实验教学内容是按照岗位技术标准编制定实验、实训、实习大纲和指导书;四是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突出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五是理论教学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六是学业考核侧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是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5.培养模式开放型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多元化、开放型,如德国职业教育德的“双元制”模式、英国职业教育的“三明治”模式、美国职业教育的合作教育模式等等。我国高职教育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其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6.师资队伍“双师型”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即教师既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是具有两年以上在企业一线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者是主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且成果已投入使用的教师。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性和课程设置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应具备“三高”:一是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比例高;二是兼职教师中聘请企业(行业)一线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高;三是教师获得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的成果多,水平高。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1.与本科生相比较

普通高等教育是按照学科分类设置专业,以学科体系构建课程体系,以传授知识为主旨设置课程,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普通高等教育偏重的知识创新和技术研发。而高职教育偏重是知识、技术的应用,注重将知识、技术转化为物质产品的具体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与本科生相比较,高职生具有以下优势:

技术应用能力强。高职教育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技术标准为依据构建课程结构,以真实产品的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实施教学,促使学生的职业技术更专、更强。

职业素养高。职业教育既要“使无业者有业”,还要“使有业者乐业”。技术只能使无业者有业,素质才能使有业者乐业,使有业者得到持续的发展。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一线工作。

岗位适应快。高职教育倡导教学设计与职业岗位的对接,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按照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促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更加吻合,最大限度地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学生只要上岗就能工作。

2.与中职生相比较

从教育类型上,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同属职业教育的范畴,它们都具有“职业”的特性,部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但从教育层次上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职教育属于中等教育。因此,高职生与中职生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技术水平高。首先,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定了高职生的技术应用水平比中职生高;其次,高职院校部分学生是在中职毕生业考入高职相应专业的,通过23年的学习,技术应用水平必定会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从《国家职业标准》相关职业资格鉴定申报条件看,对同一级别的职业资格,高职毕业生可直接报考高级工,中职毕业生报考则需要连续从事本工种7年以上,方可报考高级工;再次,对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高职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可报考助理工程师,而中职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报考技术员。

综合素质好。许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并自觉地将素质教育融入才培养的实践活动中,从教育思想观念、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得以充分的体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作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质大讲堂;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凝练出了“厚德善业”的校训;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将素质教育纳入学分结构中,等等。这些不仅仅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形态的展现,更是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内涵的诠释。使得高职毕业生既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术,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发展潜力大。高职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中有这样的要求:“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就业,更重要的是具备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素质,具有使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的潜力。

三、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策略

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化。

1认知社会人才结构,增强就业自信心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并呈金宇塔状分布。(见下图)处于第三类相当数量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是通过高职教育来培养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5%以上,275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2007年一季度全国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较大,分别为3.362.22.07。这表明高职生的就业空间是很大的,高职毕业生应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就业自信心。

2选择“双低策略”,发挥自身优势

由于就业市场仍然存在重学历的现象,高职生与研究生、本科生同堂求职,确实难以占上风。但是,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找准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位置,不求高薪,甘于到一线工作,就能发挥出高职生技术应用能力强、上手快、能吃苦、善于合作的优势。在一些人才招聘会上我们注意到,与有些本科生、研究生追求高薪和光鲜行业相比,高职生求职显得更加实在。曾有某IT公司的招聘人员表示:“和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比起来,高职生更实在,心态好和技能强是高职生的两大优势”。高职生择业“低要求”、“低薪水”的“双低策略”,使许多高职院校的招聘会能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揽才,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公司。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生就业的有效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管理先进的服务行业早已不只是面向社会招用人才,而是直接与高职院校挂钩,度身定做,学校按照用人单位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娴熟、素质过硬的毕业生。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和技术指导,同时对学生进行真实岗位的检验和考察,学生得到未来岗位的训练、体验和锻炼,学院获得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反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职生就业,变企业与学校互惠“双赢”为企业、学校、学生“三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2.

[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

[3] 孙燕. 从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发展看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胡建华,周川,陈列,龚放. 高等教育新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条:新闻出版中需要注意的禁用词
下一条:新闻出版中需要注意的禁用词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科研处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鱼包头街123号
电话:029-61289721  邮编:710100
ICP备案号:陕ICP备 05001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