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处
 首页 | 学术委员会 | 机构组织 | 学风建设 | 政策法规 | 科研立项 | 研究交流 | 学报 | 下载中心 
现在是: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学报>>正文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教育对策
2014-04-08 12:35  

吴兵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当代大学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责任感普遍淡化。要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健全的人格,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自我、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帮助、引导大学生强化社会责任感,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感;对策

作者简介:吴兵团(1965—),男,汉族,陕西省乾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干部,讲师,主要从事教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工作。

社会责任感既是个人社会化的成果,也是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主体性生成、发挥和发展的直接内在动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创新高校的责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素质,帮助其树立高尚的责任意识,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加强自己的责任能力,并自觉外化为责任行为,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内容和突破口。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社会道德的一面镜子和晴雨表。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是根本的,但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其社会责任感上,就是社会责任感的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生追求上,重物质实惠轻社会理想

科学的社会理想代表着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社会理想包含着自我利益的实现,确立、坚定并努力实现社会理想是大学生的历史责任。但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却认为社会理想太远,认为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命运、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在专业选择上,“就业去向好”、“工资收入高”成为他们追逐的热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62%),“经济收入高”(60%),“工作轻松而稳定”(41%),而把“自我潜力的发挥”、“实现理想”等因素排在次要位置,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方面考虑较少。[1]

2、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但部分学生则不懂得二者的辩证关系,轻视为社会做贡献、尽责任,把目光完全定格在自我价值上,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自己是自己的上帝”等。当国家、集体需要与个人需要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需要;当他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国家、社会和他人奉献牺牲的精神。目前,极端利己主义已成为少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严峻现实。

3、在行为准则上,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才欲望明显增强。据有关资料,在关于上大学目的调查中,选择率占首位的是“既为社会也为个人”,占74.2%,“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占9.7%,不太明确的占10.5%,这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的主流是正确的。但尽管一些大学生兼顾社会与个人,但在两者之间更偏重于个人。[2]在部分大学生中,学习不认真,混文凭、信奉“60分万岁”,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消磨在吃喝玩乐中,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不负责任;花钱大手大脚,对家庭不负责任;生活随意潇洒,对爱情、婚前性行为随意实施,对社会、对他人不负责任。一个对自身都缺乏责任感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种种关系持积极的负责态度的人。[3]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转型期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青年大学生的主观因素有关,学校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与缺陷。

1、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社会大环境相对优越,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和挫折,“考上大学是其唯一的责任”。因而,当其考上大学以后,似乎责任就尽到了。这就进一步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活的磨难和挫折,使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考上了大学,尽到了责任”,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就高而多,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较少考虑自己当下和未来社会角色应承担的责任,权力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他们常常把社会责任感看做是外在的东西,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社会角色的缓慢有很大关系。

2、家庭方面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考上大学”是父母对孩子的唯一要求。为了考上大学,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百般呵护,包办一切,不肯放手让子女去做必要的事情,使子女缺乏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能力。由于父母的遮风挡雨和保驾护航,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是应该得到的,自己做错了事情理所当然由父母承担责任,使得他们从小就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缺少为他人考虑和设想的理念和行为模式,无形中在自己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

3、教育方面的原因

教育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片面理解“灌输”理论,脱离学生成长需求,使灌输成为空洞的说教;二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重知识学习传授,轻能力训练转化;三是受西方思潮和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四是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下降的负面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其结果,要么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要么是毫无责任感可言。假大空的责任要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可能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致造成某种“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责任感真空状态。

4、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遵纪守法,必须注重诚信,必须承担责任。但由于必须做到的没有做到,导致必须不做的却在盛行,如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这种状况使社会整体的背景变得越来越不清晰,社会整体利益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与认识能力有限,大学生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容易走极端,于是出现了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失意者、失望者、失败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精神寄托;在失意、困惑的同时滋生出对社会的消极和抵触情绪。[4]因此,当代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和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的意义上说,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和责任绩效,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针对性有效性的突破口。责任教育是古今中外教育的共性要求,有其普遍规律,在当代条件下应着力从以下方面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1、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从根本上说体现的是人与社会、国家、他人、家庭、自我的真理关系和价值关系。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前提,使其懂得自己利益与社会利益、自己发展与社会发展、自己权利与自己义务的根本一致性。要科学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使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和要求,使社会准则转化为大学生的个人准则,才能有发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履行责任时,才能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才能增强履行责任的坚强意志,才能把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才能在一次次责任的履行和完成中获得成功、愉悦、自豪、自尊等幸福的高尚情感。

2、加强环境熏陶和实践训练,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道德的本质是利益,道德的作用在规范,道德的生命在实践。人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道德关系,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不仅产生于社会关系的客观要求和制约性,也产生于社会关系中个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主体需要,是主体性与约束性、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权、责、利的统一。所以,社会责任感的确立和强化,一要靠学习,二要靠实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语言的和谐关系。”否则,只有语言,没有环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不能确立的。

自我反思、家庭环境、大学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主客观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我、家庭、高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学校,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应具有平等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在家庭,家长要转变观念,以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事的原则等,帮助孩子树立起责任意识。在社会,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褒奖先进模范,大力营造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良好社会风气,感染、激励青年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在大学生个人主观上,要积极反思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成才的意义,反思自己责任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要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知责任,做贡献,弘扬和锤炼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3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制度具有规范性、导向性,管长远、管根本。在我国,对大学的评估和排行主要是看学校的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产出等,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考试成绩,把教育当成了生产过程,把学生当成了产品,殊不知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5] “大学的本质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为职业训练场所而存在,还应该在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大学生方面发挥自己的责无旁贷的责任”。[6]所以,我们应该对现行的一系列评价标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在学校生活中强化责任教育机制。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建立全方位的责任强化机制,把大学生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素质和做学问结合起来。教学管理人员的晋职晋级、评教评研,学员中的评优树模、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资助等评定、学生入党、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既要看学习成绩,更要看对学校、对班级、对同学、对家庭、对社会履行应尽义务、责任的具体表现。通过制度强制规范和导向,使大学生活中的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避免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的遏制,使大学生在学校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使大学生形成重视并努力尽到自己社会责任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定势。

总之,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弱化,原因是复杂的。有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有个人成长经历局限性的影响,又有高校教育理念落后的影响等。强化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加强高校育人队伍建设,创新高校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都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阎海潮,柳靓.缺失与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5)

[2] 陆海.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JSYR论坛,200511

[3] 赵文静.试论责任和责任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2000,(10

[4] 凌新华.从社会化角度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湖北社会科学,20065

[5] 杨淑子.是“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现代大学教育,20012

[6] 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1,(2

上一条: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探析
下一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分析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科研处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鱼包头街123号
电话:029-61289721  邮编:710100
ICP备案号:陕ICP备 05001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