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处
 首页 | 学术委员会 | 机构组织 | 学风建设 | 政策法规 | 科研立项 | 研究交流 | 学报 | 下载中心 
现在是: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交流>>正文
 
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
2014-04-08 12:32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叶向前 弥曼 徐曦

 

[摘 要] 就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的困境和必要性做一简要阐述,并结合我校的情况浅谈了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高专;科研工作;思考

21世纪是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反映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竞争。在我国,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和一些企业一直是科技活动的主力军,他们为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类院校也开始涉足科研活动。但从总体上看,这类院校科研工作仍处于幼稚阶段,需要悉心培育。

1 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工作的困境

1. 1 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定位无明确科研要求

1990年召开的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基本任务是科技工作。高职高专教育虽属高等教育,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没有明确要求,这从根本上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科技活动的开展。

1. 2 人才匮乏、科研基础条件差

众所周知,拥有优秀的人才就等于拥有竞争的实力。高职高专类院校多数是近年来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多数教师没有受过科研训练,科研能力欠缺,创新意识较差。不少教师认为科研工作是少数人的“高雅”行为,对其敬而远之。从学校层面上看,这些院校对人才战略的认识不足、落实力度不够,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缺乏紧迫感,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步伐。

现代科技活动属于“贵族”行为,以经济基础作为强有力的后盾,经费的投入和成果产出有呈正相关。从发展的眼光看,科研水平的高低越来越依托先进的仪器和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人[1]。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AEIR即实验动物(Animal)、仪器设备(Equip-ment)、科学信息(Information)和试剂(Reagent)是必不可少的四个要素,没有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就不会产生重大的科技成果。对于基本无科研条件积累的高职高专来讲,科研工作启动的最大障碍是经费短缺。

1. 3 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是调控和引导科研工作发展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如何调动人力、物力、才力等各方面的因素使之更好地为科学技术服务,值得探讨。高职高专院校一般认为科研工作对学校事业的发展只是锦上添花的事,对其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较大,科研工作没有真正纳入学校的发展大计。同时,科研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1. 4 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突出

高职高专类院校长期以来定位于“教学”一条腿走路,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改变为大众化教育,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而高校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师资队伍没有相应加强。据悉, 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校均学生以达到6700,高出美国一倍,同年我国高校学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19: 1,也超过了美国。因此我国高校教师已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2]。高职高专院校生均占有教学资源的量更是捉襟见肘。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把扩大招生作为解决办学经费困难的重要渠道。学生大量的涌入使教师只能疲于应付教学,根本无暇顾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另外,学校的各种平衡机制往往不考虑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没有将科研工作列入硬性指标而进行考核,必然使学校科研工作走向边缘化。

2 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尽管科研工作在高职高专类院校在科研工作方面有种种不利因素,然而随着社会和高等院校的发展,高职高专类院校又要必须涉足科学研究领域。

2. 1 高职高专科研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需求

21实际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不断地创造新知识,不断地提高创造性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1]。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为国家创新体系源源不断地输送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2]。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要从自己的层面上为推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在办学思路上要突破传统的“教与学”观念,把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思想创新贯穿于教学过程,培养出思想活跃,能对立思考问题、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型合格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没有创新思维和科研氛围很难造这样的人才。

2. 2 高职高专科研工作是强校之路

一所高校的工作包括诸多方面,但中心是育人、建设学术和转化科技成果为现实生产力。对于中小院校而言,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入学、就业和用人等方面观念的更新,教育市场的竞争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由被动接受教育服务逐步进入消费者角色,必然会寻求知名度高的院校就读,因此,中小规模的院校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生源”压力,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如何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方面要给与更多的思考。

科技水平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实力,也代表了学校的形象。著名医学科学家韩启德说过,一流的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学术,没有一流的学术就难有一流的教学,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3]。要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知名度和品位,提高其竞争力,从长远看,科研是必经之路。

2. 3 高职高专科研工作是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手段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之一,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高级人力资源的源泉。一所高校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关系到知识的产生、传播以及是否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高校的创新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活动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保证,也是学校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手段。高职高专类院校同本科院校一样均需要通过科技活动来达到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目的。

2. 4 高职高专科研工作也是个人利益的需求

近年来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不少是硕士博士,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满足只做一名“教书匠”。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他们同样有探求真知的欲望,渴望通过科学研究来体现自身价值。另外,近年来大多高职高专院校在职称晋升和个人发展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 高职高专科研工作的策略思考

我校作为陕西惟一一所医学专科学校,近年来在提高学术水平和促进科研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3. 1 学术氛围,粮草先行

一所高校的学术水平,必然与学术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术水平的提升依赖浓郁的学术气氛,而学术气氛的活跃又能带动科研工作的展开,因此,我校把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作为带动科研工作发展的引擎。两年多来,学校每学期邀请外校专家和教授进行十余次学术专题讲座,教授的言传身教使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充分感受到学术的魅力,并能有效激发他们的科研潜意识。同时,我们也邀请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介绍课题申报方面的知识,积极引导大家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营造学术氛围方面,我校于2003年创办起自己的《学报》,为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搭建起更为便利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制订出更为灵活的外出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从政策上积极倡导活跃学术气氛。

3. 2 尊重知识,以人为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工作者从事的是更艰辛和复杂的劳动。因此,宽松的科研环境、政策和人文关怀有必要更多地提供给科研人员。不可回避的是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长期以来使脑体倒挂争论不休,然而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均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中,国务院设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达500万元。我校的科研工作尚处于培育阶段,为了使广大教师既体验到科研成功后的喜悦,又看到知识创新的价值, 2003年我校对科研奖励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各类科研奖励更趋合理,操作更加可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允许报销论文版面费的规定在群众中引起良好反响,各类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显著提高。

3. 3 教学科研,统筹考虑

为了缓解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冲突,使教师能兼顾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工作,我校于2002年成立了校科研中心。科研中心专门为有课题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场地、设施、技术和人力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教学和科研分身无术的难题,方便了教师的科研工作。另外,我校从2002年起引入了科研竞争机制,推行了一年一度科研基金招标和招标合同制,明显加强了“育苗”工程的实施。其中2002年度校基金投入经费7. 94万元,2003年度校基金投入经费达7. 98万元。

3. 4 科研管理,重在规范

科技管理属于系统工程,一切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高效、优化的管理。具体到我校,由于科研规模较小,管理经验欠缺,如何使科研工作快出成效,我们把现阶段下课题和成果的规范管理看作突破口,对《科研计划课题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在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计划课题的同时,也加强了课题的全程监控和管理。从课题申报开始到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管理及经费使用等各个环节,尽量做到规范运作,有效衔接,课题各环节内部的管理也逐渐得到优化。

3. 5 职称晋升,科研平衡

科研工作的优势和成果多寡,从一个侧面客观反应了专业人员的实际能力、对科学前沿知识的了解程度、进取积极性和思维灵活性。将科研工作和晋职挂钩,是多数高校的一贯做法。由于我校也推行了一年一度的校基金招标制,对获得课题资助不再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循序渐进地将本人的科研业绩和晋职结合起来是促进学校科研进步的有效办法。我校2002年晋职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3. 6 科管人员,素质优先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研管理人员应树立现代化管理的新观念,掌握和灵活应用科技政策,明确工作目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4],并将它们即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于科研管理各环节。这就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校已充分认识到提高管理队伍层次的重要性。在2003年度人员聘任中,科研科成为首个“硕士科”。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遇到的挑战大于机遇。为避免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进程中被淘汰出局,高职高专院校应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思路,重新定位科研工作,把建设学术和提高综合竞争力放在战略高度加以考虑。千力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明确目标、扬长避短,就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刘本禄,梁云.飞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2, 15(1): 63-64.

[2]张 炜.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4, 25(1): 4-8.

[3]韩启德.热爱科学,淡薄名利,追求一流学术[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2, 15(3): 131-132.

[4]杨文艳,阮明溪,李博欣.科研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人员[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2, 15(4): 131-132.

 

上一条: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强校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条: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科研处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鱼包头街123号
电话:029-61289721  邮编:710100
ICP备案号:陕ICP备 05001405号